如何正确对待为孩子补锌?
发布人:本站 发布时间:2015-09-28 浏览量:次
如何正确对待为孩子补锌?
儿童缺锌是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由于传统膳食的影响,锌缺乏更为普遍。通过对全国18个省市1.4万名儿童以及8个省市4000多名孕妇、乳母的调查发现,我国1.5——6.5岁儿童发锌低于100微克/克(低限值)的比例约在60%;孕妇、乳母锌摄入量无一人达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供给量标准,缺锌发生率为30%左右。
我国儿童易缺锌
根据中国营养学家所推荐的锌供给量标准,初生儿至6个月的婴儿每人每日需3毫克,7-12个月需5毫克,1-10岁儿童为10毫克。但从我们对儿童的膳食调查和实际测试结果来看,儿童每日通过膳食摄入锌只能达到供给量标准的一半,甚至只有1/3。加之,我国膳食以植物性为主,其中锌含量最低,而且还有许多干扰锌吸收的因素影响锌的吸收,导致锌实际摄取量比上述数字更少,因此我国儿童极易缺锌。据测定,一般每100克母乳含锌0.28毫克,若婴幼儿每日摄入500-600克母乳,也只能摄入400-500克母乳,也只能摄入锌1.4-1.6毫克,仅为供给量的一半左右。婴幼儿也是极易缺锌的。虽然有些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婴儿的锌达不到供给量的标准,对婴幼儿的生长不会有多大影响,但近年一一发现缺锌对婴儿智力了展有明显的负作用。可见,缺锌不但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也会防碍他们的智力发展,值得我们重视。
你的孩子缺锌吗?
学龄前儿童缺锌的表现为异食癖、厌食和生长迟缓。所谓异食癖就是小孩喜欢吃那些平常不能吃的东西,例如泥土、火柴杆、煤渣等。厌食指的是食欲太差、不想吃饭。生长迟缓指的是小孩体格矮小,比同龄儿童矮小得多。当然,这样的情况是很典型的,有经验的医师很容易诊断出来,就是一般的家长也会发现孩子的异常。这类孩子经过用锌治疗后,异食癖很快消失、食欲增进、体格生长速度加快。
了解孩子是否缺锌,还可以检查血液和头发中锌的含量,但却不应过于迷信化验结果。由于抽取孩子的血液比较困难,故多取头发来化验,而头发生长需要时间,取发检测结果并不能代表目前孩子锌的营养状况。因此,正确对待孩子身体中真正的锌营养状况。因此,正确对待孩子是否缺锌这个问题,应该带孩子到医院的小儿科或妇保健单位找医师诊治。
最好用食物补锌
从营养观点来看,人体最好是从食物中补充锌,而不是靠肓目补锌或其他含锌强化剂,因为这是不安全的。一般来说动物性食物含锌比植物性食物多,尤以贝壳类海产品的含锌量最为丰富,如每10克的海蛎肉含锌47毫克,每10克蛏子含锌13毫克,每100克扇贝、海螺、海蚌含锌量都在10毫克左右;动物肝类含锌也较高,如每100克猪肝、鸭肝含锌约为6毫克;每100克瘦肉含锌3毫克左右;鸡、鸭、鹅等禽类肉,每100克含锌量约为1.5毫克,简单地说,我们可以将肉类(不包括海产品)分为红肉和白肉两大类,红肉是指瘦猪肉、瘦牛肉、瘦羊肉等颜色偏红的肉,而白肉是指鱼肉、禽肉等颜色较白的肉,总的说红肉含锌量一般高于白肉。植物性食物中食用菌类含锌不少,如每10克口蘑菇含锌量高达9毫克,东北的黄蘑菇、松蘑,张家口的红蘑以及福建的双孢蘑菇每100克也含锌4-8毫克。一般蔬菜与瓜茄类含锌都较低,每10克含量多在1毫克左右,但大麦、黄米和西藏的糌粑含锌量较高,分别达4毫克、3毫克和9毫克。不过,谷类和蔬菜中都含有大量的植酸、草酸和纤维素,常干扰锌的吸收。
给缺锌孩子“补锌”
已被确诊为缺锌的儿童,除应改变不合理的膳食习惯,注意荤素搭配、多吃上述富含锌的食物外,还应补充锌剂。我们调查研究证实,已被诊断为锌缺乏的儿童每日补充5毫克元素锌即起到治疗作用。5毫克元素锌约相当于硫酸锌、葡萄糖酸锌、乳酸锌分别为12.4毫克、18.8毫克、33.8毫克。最近调查发现,在北京、上海、青岛、重庆这样的大城市中,许多学龄前儿童也缺锌,给缺锌儿童补充2.5毫克元素锌(即相当于硫酸锌6.2毫克、葡萄糖酸锌9.4毫克、乳酸锌16.9毫克),可以起到预防锌缺乏的作用。当然,防治缺锌的最好方法还是合理调配儿童的膳食,多吃富含锌的食品,必要时采用含锌食盐,而不必强求于口服液或锌强化剂。
如何预防孩子缺铁性贫血?
孩子患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由于体内贮存的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造成的。它是影响小儿健康的常见疾病,3岁以内发病率最高,而以1岁左右为多见,但多为轻度贫血。造成孩子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有:
1、先天储铁不足。如早产、双胎、母亲贫血,都会使新生儿储铁减少。
2、生长发育快。婴儿从出生到1岁,生长发育最快,血容量增加迅速,铁的需要量多,因而生长发育过快的孩子容易缺铁。
3、饮食中铁缺乏。婴儿出生6个月后,从母体得来的造血物质基本用完,而人奶、牛奶含铁很少,所以,不及时添加辅食,单纯喂奶很易缺铁。
4、患病如慢性腹泻等,铁不能很好地吸收,而造成缺铁。
发现贫血的症状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症状轻微的常常被忽视,一般发现时常常已经是中度贫血。常见的症状有烦燥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粘膜苍白,并以口唇、指甲、手掌最为明显。大孩子可以说明有头晕、眼前发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贫血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包括智能发育)、胃肠道功能、免疫功能。因此,防治小儿贫血十分重要。
防止小儿贫血首先要提倡母乳喂养。尽管母乳含铁量低,但母乳中铁的利用率比牛奶高得多。还要及时添加辅食,注意增加含铁丰富的食品如猪肝、动物血、豆类、蛋类、绿叶蔬菜等。此外,还要注意影响铁吸收的因素。如茶水、碱性物质及饮料等,都能阻止铁的吸收,而维生素C则有利于铁的吸收。对于贫血的治疗,除了营养、饮食上注意外,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如补血剂、铁剂等治疗。
青少年的合理膳食应注意些什么?
青少年是指10-17岁的中、小学生,他们从事紧张的学习,活动量大,尤其处于生长高峰期,每日营养素和能量消耗比开始发育前要增加2倍多,故对营养的需求也增多。
1、饮食多样化:合理营养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及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按营养学要求,青少年一日的膳食应该有主食、副食、有荤、有素、尽量做到多样化。合理的主食,是除米饭之外,还应吃面粉制品,如面条、馒头、包子、饺子、馄饨等。根据营养学家建议,在主食中可掺食玉米、小米、荞麦、高粱米、甘薯等杂粮。早餐除吃面粉类点心外,还要坚持饮牛奶或豆浆。
2、青少年每天必需的各类食物,如粮食300-500克(男高中生要绝对保证每天有500克主食),肉、禽类100-200克,豆制品50-100克,蛋50-100克,蔬菜350-500克。其他还应多吃些水果和坚果类食品和海带、紫菜海产品,香菇、木耳等菌藻类食物,每周也应选择食用。青少年需要钙较多,应多吃些虾皮、糖醋排骨、油煎小鱼(鱼骨可食)、骨头汤等,通过饮食来补充青少年“日长夜大”的骨骼所需要的钙。
3、安排好一日三餐:所谓合理营养,是应该符合生理功能和实际需要的,如早餐要选择热能高的食物,以足够的热能保证上午的活动。有些发达国家很注重早餐,不仅有牛奶、桔汁,还有煎蛋、果酱、面包和肉类食品。午餐既要补充上午的能量消耗,又要为下午消耗储备能量,因此午餐食品要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至于晚餐则不宜食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和影响睡眠。晚餐以吃五谷类的食品和清淡的蔬菜比较适宜。
4、荤素搭配:合理的粮菜混食、荤素搭配,不仅可使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齐全,相互得到补充(即营养的互补作用),而且食物的多样化可促进食欲,增进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膳食营养素的摄入量可参考学会制定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来对照衡量。
怎样避免孩子厌食?
婴幼儿像海绵一样,吸收着环绕在他们周围的全部视线、声音和滋味。婴幼儿需要从食物中取得足够的能量,作为玩耍和下阶段成长的养料,早年的岁月是帮助他们树立对待食物的正确态度、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时刻,此时养成的饮食习惯和方法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健康的饮食不仅有助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建立良好的营养储备、健康的生活习惯,还为以后避免肥胖、心脏病、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奠定基础。
幼儿还需要特殊的营养,如钙、蛋白质、维生素和铁等,而不是特殊的食品,合理摄取各种食品是使他们获得茁壮成长所需营养的关键。在给孩子提供食物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为孩子提供多种选择
为了预防孩子挑食、偏食,要给孩子早尝味道,每餐食物的品种要多样。如果从小只吃单一的食品,从来不吃或不常吃的食物就不习惯吃了,结果会造成偏食。如果你提供不同种类的健康食品,孩子将学会吃多种食物,并从中得益处。对各种营养,儿童都有多种选择。例如孩子不愿意吃山芋。家长可以给他吃甜瓜,因为这两种食品都是维生素A的良好来源;如果孩子不爱喝牛奶,就吃其他的富钙食品,如豆浆和酸奶。
孩子食量要适宜
成年人的食量可以超过自身的食欲,而儿童的胃却不能容纳过量的食物。如果幼儿吃的食物太多,不能充分消化,容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那么,幼儿和学龄前的儿童饭量多少为宜?成人的1/4-1/3,可作为孩子食量大小的指南。有专家提出,幼儿每一岁每种食品吃一汤勺。给儿童吃的量要少于你想象的量,然后让孩子向你要。
听取儿童的意见
当你的孩子说:“够了”的时候,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儿童只需要足以抵御饥饿的食物。当他们开始拿食物玩耍或变得不安宁,或说“不要”的时候。应拿走食物,或让孩子离开餐桌。不要迫使孩子成为“吃光俱乐部”的成员,这实际上是在鼓励孩子过食或厌食的习惯,会引起日后的肥胖或营养不良。
在日复一日的餐饮中,食欲波动是正常的。儿童在过完周岁生日之后,随着生长速度的降低,他们食欲也常常会有所减少。在成长高峰期前夕,儿童的食物摄取量通常会增加。只要儿童生长正常,表明他们得到了足够的营养。
孩子身边的文具“杀手”
经常有家长带孩子来医院看病时说,孩子平时做作业时容易出错,可他们为了保持作业的整洁,能够受到老师的表扬,总喜欢用修正液涂来涂去,而每次做完作业之后,孩子就说自己的喉咙和眼睛不舒服,这就是因为受修正液中有害物质刺激出现的症状。
儿科医生介绍,生产厂家为了牟取暴利,生产了大量劣质修正产品充斥市场,如修正液、修正笔、修正带。这些不法厂家为了保证修改效果,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在产品中不同程度地加入了卤代烃和苯系物质。使修正液不仅气味难闻,而且刺激孩子的呼吸道,引发眼、鼻和咽喉发炎,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同时,滥用修正液除了有一定的毒性之外,还会使孩子形成一种信赖心理。儿科医生提醒家长,从健康角度出发,一是要教会中小学生尽量少用修正产品,如果确实需要用的话,必须使用正规的无毒修正液。二是在使用时,要教育孩子将修正液涂得少一些,如果使用不当沾到皮肤上,应立即清洗。
市场上出售的劣质蜡笔、水彩颜料和铅笔涂层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也会对孩子造成危害。有的孩子做作业时,有口含铅笔头或咬铅笔、用完笔不洗手就吃饭的坏习惯,这时,铅等有害物质就会被人体慢慢地吸收,使孩子的记忆力及注意力受损,甚至还会影响身体发育。因此,要注意培养孩子学会正确的写字方法,养成写完作业洗手的习惯。如果发现孩子有记忆力、注意力减退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如今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与书本共同度过的,有些不合格纸张也会对孩子造成危害。第一,这类书本中可能含有过量的荧光剂,荧光剂与人体蛋白质结合后,只有通过肝脏负担。第二,荧光剂接触过量,可能有潜在的致癌因素。第三,过白的纸张反光还会刺激孩子的眼睛,造成孩子的视力下降。
儿科医生指出,避免劣质文具对孩子造成的危害要注意三点,一是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文具,尽量避免劣质文具造成对孩子的侵袭。二是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杜绝不良学习方式。三是孩子出现异常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患于未然。
让孩子与网络健康成长
教育专家根据儿童成长的认知规律,将2岁至18岁孩子的网络教育划分为6个年龄段的教育内容和和方法。
2岁至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通过父母的操作观看,接触的主要内容是:看动画片和适合他们兴趣的电子出版物。父母操作电脑时,可向孩子演示鼠标,并让他们尝试键盘。
3岁至5岁:这个年龄孩子家长可帮助孩子玩简易的电脑游戏及使用教育娱乐软件,或学一些最初步的计算机知识。
6岁至9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很快熟悉网络,但必须在父母的指导下取得上网经验。父母应花大量时间与孩子一起使用电脑,向孩子展示正确的使用行为和规则,与孩子共用电子邮件地址并讨论通信问题。
9岁至11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渴望独立、形成价值观念的关键关键期,父母的指导要点是:建立明确的使用规则,违反规则应受罚;不允许孩子在网上购物或发出有关自已家庭的任何信息;放一个闹钟在孩子身边,促使他养成使用电脑的时间观念;常检查家里的电话费和信用卡,常与孩子讨论网络文化现象。
12岁至14岁:此年龄段的孩子在网上相当活跃,父母的指导要点是向孩子明确网络法律和规则的内容,并严格规定上网和使用电脑的时间限制;尽可能和孩子一起上网;监督孩子下载的电子游戏。
15岁至18岁: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网络世界有无限的资源。父母的指导要点是:将家里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孩子,让他们在网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孩子学习使用电脑和网络,不只是要他们学一门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永远保持好奇心,并有信心和能力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怎样使孩子长得高
怎样使孩子长得高?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可分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遗传因素系先天形成,目前还无法改变。环境因素,是指教育、卫生、营养、体育等条件对儿童成长发育的影响,对孩子的个子高矮说有重大作用。
我们知道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有2个高峰:一是婴幼儿时期。与出生时身长相比,1岁的身长约为1。5倍,4岁时约为2倍。二是青春期,每年可长高10厘米。青春发育期后,大约20岁左右,生长速度下降,几乎停止。
人体身高的增长,决定于两下肢长骨及脊柱的增长,而长骨的增长更为重要。这是由于长骨两端有骺软骨板,骺软骨板中的细胞不断分裂和骨化,使长骨向纵的方向生长,从而使人体长高。骺软骨的生长,一方面要靠身体吸收足够的营养作为基础,如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等;另一方面要靠身体的内分泌激素和分泌与调节,如生长激素、性激素等。当到青春了育期以后,骺软骨板增生逐渐停止至完全骨化,长骨才停止生长,人就不再长高了。因此,要想使孩子长得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营养:要保证供给孩子充足的、合理的营养以满足其生长发充需要,给孩子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D及钙、磷等腰三角形物质的食物,如奶类、豆制品、鱼虾、瘦肉、禽蛋、蔬菜、水果等等。给孩子适时地添加适量的鱼肝油及钙质,对长个子是有好处的。
2. 运动:运动也是促进孩子长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给骺软骨输送更多的营养物质、使骨骺生长旺盛,孩子自然长高了。为此,应该选择一些轻松活泼、自由伸展和开发性的活动项目,如游泳、舞蹈、体操、羽毛球、排球、蓝球等。
3. 睡眠:充足的睡眠,是促进孩子长高的又一重要因素。据研究,孩子在睡眠时,生长激素出现分泌高峰,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民间也有“睡得好,长得高”的说法,为此,必须养成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使他睡得香甜。
4.阳光:日照长短,对孩子身高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四川成都青少年平均身高较矮,这个地区每年日照时间只有1239。2小时,日照率只有28%。日照短,可利用紫外线太少,会影响骨化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婴幼儿的佝偻病也较多。因此,要给孩子适当地晒晒太阳,尤其在冬春季节。
5. 温度:生活在寒带的人个子高,生活在热带的人个子矮,这是因为矮个子的人与体重相对应的体表面积较大,容易散热,同样道理,高个子的人则与其相反。在我国,北方的人个子比南方人高。因此,注意为孩子选用适合的衣着与被褥,不能让其受冷,也不能使其过热。
6. 情绪:情绪也会影响孩子长高。如果父母经常打骂、训斥或吓唬孩子,会使孩子精神受到挫伤,造成内分泌失调,生长激素减少,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因此,家长必须注意保持孩子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使孩子长得高些,快些。
多吃绿色瓜果少患近视眼
城市高中生五成近视
到过乡村的人都知道,农村里的孩子很少有人佩戴眼镜,而目前我国城市学生的近视眼发病率高得惊人,如据卫生部统计,沿海省市部分大中城市高中生的近视眼发病率高达50%。
那么为何同样是学生,农村近视率远远低于城市?以前医学界有人认为:由于农村视野远比城市开阔,农村学生经常望远,故其视力自然优于城市学生。但这一说法令人感到无说服力。
城市孩子叶黄素摄入少
近几年来,营养学家经过深入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一谜底。原来近视的发生与一种名为“叶黄素”的营养物质摄入过少大有关系。
叶黄素属于“类胡萝卜素”,它在新鲜绿色蔬菜和柑桔类水果中含量较高。据科学家研究,叶黄素对视网膜中的“黄斑”有重要保护作用,如缺乏叶黄素则容易引起黄斑退化与视力模糊。
多吃柑桔防视力退化
农村孩子由于每天吃从地里直接采来的绿色蔬菜,故叶黄素摄入量十分充分。而城市孩子通常吃高蛋白、高营养食物,很少吃新鲜绿色蔬菜,故叶黄素摄入量相应比农村孩子要少得多。这就是造成城乡儿童视力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有鉴于此,营养学家建议:每天应多吃柑桔类水果,防止视力退化。
哪些食物有利于增强记忆
期末考试在即,考生在临考前的营养颇为重要,但补充营养并非乱吃一通,应选择一些的利于增强记忆的食物。
卷心菜:富含维生素B,能预防大脑疲劳。
大豆:含有蛋黄素和丰富的蛋白质,每天食用适量的大豆或豆制品,可增强记忆力。
牛奶:富含蛋白质和钙质,可提供大脑所需的各种氨基酸,每天饮用可增强大脑活力。
鲜鱼:富含蛋白质和钙质,特别是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分解胆固醇。
蛋黄:蛋黄中含有蛋黄素、蛋钙等脑细胞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可增强大脑活力。
木耳: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糖类、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为补脑佳品。
杏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可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保证脑供血充足,有利于大脑增强记忆。
营养与儿童形体发育
人身材的高与矮,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种族、遗传、地理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卫生条件、营养状况及伤病和参加参加体育活动的多少等。这些影响因素,可分为先天和后天两大类。研究表明,孩子身材和高矮,约60%取决于父母的遗传因素。而按科学的方法抚育孩子可使孩子的身高增长十几厘米。这说明先天不足可以后天来补。一般说,人到20~25岁就不再长高了,而在这段年龄之前,供给足够的身高增长。具体生长发育应注间以下几方面的饮食调理:
1.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是儿童生长发育的最佳“建筑材料”,成人每天约需要蛋白质80克,儿童相对需要更高些,不仅要保证蛋白质的数量,还要讲究质量。动物性食品,如鱼、肉、蛋、奶类所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齐全,营养价值高,应保证供给和需要。大豆的蛋白质也很优良,也应给儿童多吃豆腐和豆类制品。注意饮食的科学搭配,如豆类、花生、蔬菜与动物性食物的搭配,可进一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又可取长补短,增加人体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有报道,赖氨基酸和核酸与身高有密切关系,上述食物富含赖和核酸,宜经常给孩子食用。
2.供给丰富的钙质: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600毫克,小学生需要800毫克,中学生需要1200毫克。如果食物中钙的供给不足,婴幼儿就会注意供给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类、豆类及其制品,芝麻酱、海带、虾皮、瓜子仁及绿叶菜等。给幼儿科学龄前儿童添加适量钙质和鱼肝油,寻增长身高也有好处。此外,提倡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因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3,从而有助于钙的吸收。
3.少吃糖:糖吃多了易影响孩子的食欲。进食量减少,势必影响营养素的吸收。而且糖在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和乳酸增多,需要碱性的钙来中和,钙的消耗量增加,必然影响骨骼的生长。此外,茭白、竹笋、青蒜、菠菜等含草酸多的食物,能与食物中的钙结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钙,使食物中的钙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应注意食用方法或少食用。
4.吃好早餐:早餐要吃饱吃好,因为孩子如果不吃早餐,机体为了供给上课用脑及活动的能量消耗都得动用体内储备的蛋白质,这就好比釜底抽薪。长此下去,孩子就会因缺乏蛋白质而影响生长发育及身高。
总之,为了使孩子获得长身体的充足营养,一定要让孩子吃好吃饱,食谱应注意多样化,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型和营养搭配,多种食物混合吃,以达到食物的互补作用,使身体获得各种必需的营养素。要纠正孩子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也是促进孩子长高的重要因素。此外,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灵的创伤、情绪压抑,都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影响生长发育和身高增长,故应消除和避免,应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幸福的成长环境。
如何克服孩子坐不住的习惯
首先孩子坐不住有别于多动症,不属于病态,其表现是多方面和,如坐在座位上动个不停;容易兴奋和冲动,打扰他人;做事出有因头无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随环境分散;行动不经思考,不顾后果;经常尖叫、争吵、爱捉弄人等。基本原因如下:
1.不良卫生习惯。孩子到了四五岁,最喜欢乱坐,若家长还让他穿开裆裤,会引起身体的一些疾病,导致孩子坐下来后老觉得痒痒,因此动个不停。
2.环境影响。孩子活动的环境噪声很大,或有其他干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难以静心。
3.紧张刺激。过多的刺激和情感上的不满会导致孩子多动。例如,有的孩子长时间地玩游戏机,导致精神过度紧张,不能平静,有些家长过多地干涉孩子正常活动,动不动就对孩子打骂体罚,使孩子产生对抗情绪,导致孩子在家坐不住到处乱跑。
4.有些活动量大时间长,有些活动或游戏量大而且时间太长或者孩子对活动或游戏本身不感兴趣,因此坐不住。
孩子坐不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纠正:
第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要帮孩子勤换衣裤,尽早给孩子穿上开裆裤。
第二,创设安静的环境。如供学习用的房间应少放杂物,多放些玩具、图书;适时关好门窗,以免周围噪声刺激。
第三,不让孩子长时间地玩游戏机,看电视时让孩子保持一定距离并严格控制时间。
第四,强化正确行为,坚持正面引导。坐不住的孩子有时若能安心游戏和做作业,应及时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如果乱跑、大喊大叫、恶作剧则应给予批评或取消某种权利。
第五,开展活动,培养孩子兴趣,利用孩子爱玩的特点,让他多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如一些需要耐心和毅力的活动,如搭积木、玩橡皮泥、拼图、游戏等,提高活动的兴趣,延长他们活动的时间,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如何使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怎样才能使孩子保持心理健康呢?爸爸妈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在和睦友爱的生活环境中,即使没有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心情也愉快,活泼自如,良好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和充分发挥其潜能,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
2.要尊重孩子,不能歧视、虐待和任意打骂、体罚孩子。爸爸妈妈应尊重孩子的人格,把他看成是家庭成员中具有一定自主性的成员。
3.要鼓励、支持孩子和同伴交往。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接触社会,结交朋友,这样有利于孩子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防止羞怯、自卑、孤独等心理的产生。
4.给孩子适度的爱。对孩子的缺点,应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开导;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高过急,有点滴进步就应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5.要帮助孩子有节奏地生活。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它可以使孩子的生活有张有弛,劳逸结合,防止过分疲劳。
6.要对孩子进行生理保健教育,重视孩子的用脑卫生。如果用脑时间过长,智力活动负担太重,精神刺激过大,就可能影响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